日常生活中
我们或许会留意到
路边的无名小店、朋友圈广告等
售卖着“神奇”的性保健品
宣称可补肾壮阳、强身健体
殊不知里面可能含
有毒有害成分
千万要警惕
贪图利益倒卖
“偷鸡不成蚀把米”
2023年1月16日,谢某某因犯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被判刑,在缓刑考验期内仍不知悔改,反而重操旧业,谢某某从一陌生男子手中购买无经营资质和合法来源证明的“美国伟哥”“硬的快 强根增大胶囊”等10种性保健品,共计350盒。在其经营的商行内,他向中老年人销售260余盒,累计销售额达3000余元;同时,现场还查扣80余盒未售出的产品。经检测认定,涉案两种产品中含有“西地那非”成分;而另外涉案8种产品被认定为假药。经县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法院对谢某某撤销原判决缓刑执行部分,以犯销售假药罪和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数罪并罚,判处其有期徒刑一年两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八千二百元。
相似的违法案例还有
↓↓↓
2023年7月,被告人陈某在其保健品店内向郑某销售性保健品及药品共计7盒,郑某支付300元。郑某服用后感觉身体不适,即向公安机关报案。随后,公安机关联合市场监督管理局在被告人陈某店内查获多种疑似有毒有害食品和假药。送检后,市场监督管理局认定,陈某销售的“万艾可”不符合该产品标准规定,为假药;而销售的“精品伟哥”“德国黑金刚”“金枪不倒”“鹿血片”四款保健品中均检测出“西地那非”,属于有毒、有害食品。陈某作为保健品从业人员,为牟取非法利益,明知销售的保健食品可能含有有毒有害物质,仍从非正规渠道购买无合格证、无质检报告的保健食品进行销售,且没有任何购销记录。因此,应当以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综上所述,法院判决被告人陈某犯销售假药罪,判处拘役三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二千元;犯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判处有期徒刑七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三千元,数罪并罚,最终决定执行有期徒刑七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五千元。
相似案例还有:于某从网络平台购入含“西地那非”的“金枪银棒”等壮阳药转售,非法获利数百元,被判处有期徒刑6个月并处罚金3000元;张某通过网络平台销售含“西地那非”的“勃龙伟哥”,非法获利80元,被判处有期徒刑6个月并处罚金2000元。
安安小课堂
“西地那非”听起来陌生?
其实它就是
俗称“伟哥”的药物成分!
西地那非属于处方药,必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擅自服用含有西地那非成分的保健品,可能引发头痛、视觉异常等不良反应,严重危害健康甚至危及生命。值得注意的是,西地那非已被列入《保健食品中可能非法添加的物质名单(第一批)》,属于明令禁止添加的药物。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在保健品或食品中非法添加此类国家禁用药物(属有毒、有害物质),将以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追究刑事责任。
非法商贩自行假冒制造的“壮阳药”,没有科学精密的制药工艺,往往单位药品的剂量十分随意,制剂方式也完全不考虑药物吸收人体耐受等,虽然同样使用“西地那非”但是根本不具备专业的制造能力和技术,依法属于假药,生产销售假药也会触犯生产、销售假药罪。
销售含西地那非的产品属于高风险行为,即使获利金额较小,只要行为符合犯罪构成,仍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
安安提醒
国家明令禁止
未经审批生产、销售药品
消费者应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自觉抵制“三无”产品
那么,如何正规购买药物呢
请认准安安科普提供的这份指南
↓↓↓
正规购买指南
☆认准正规渠道☆
线下:在医院凭处方取药或在正规药店(悬挂《药品经营许可证》)购买
《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试行)》明确规定:处方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开具的处方才可购买。这一规定旨在保障用药安全、维护患者健康。
正规的药店应依照法律规定,在门店显眼位置悬挂《药品经营许可证》正本、营业执照、执业药师注册证等相关证件。
线上:选择已取得“药品经营许可证”的平台
选择资质齐全、信誉良好的购药平台,并查看平台网页、客户端或应用程序的首页是否标识平台备案信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药品网络销售监督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从事药品批发、零售等销售活动必须取得“药品经营许可证”。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从事药品零售活动,也应当取得药品经营许可证。
识别药品身份:认准注册证号
买国产药认准“国药准字”批准文号;购买进口药品,应认准进口药品注册证号或医药产品注册证号。必要时,可登录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https://www.nmpa.gov.cn/)进行查询。
保健食品:认准“蓝帽子”标志
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保健食品)》,保健食品是指声称并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这类食品适用于特定人群,旨在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并且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危害。
保健食品的官方标志为“蓝帽子”,正规的保健食品会在产品标签上明确标示,并在下方标注注册号或备案号,这是保健食品的唯一“身份证”,可以通过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网站www.samr.gov.cn/tssps/ 查询。
隐私保护提示
大家或许会对购买某些药物感到尴尬,但其实正规医疗机构会通过“电子处方加密、纸质处方保护”等方式,提供加密处方和隐私包装服务,确保您的隐私得到妥善保护。
网购药品市场的发展必须建立在严格的法律框架和道德标准之上,确保消费者能够安全、合法地获取药品。同时,提高公众对药品安全性的认识也是推动市场健康发展的关键。只有当消费者具备足够的知识和意识,才能在网购药品的浪潮中做出明智的选择。
相关法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百四十一条【生产、销售假药罪】生产、销售假药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致人死亡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条所称假药,是指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的规定属于假药和按假药处理的药品、非药品。
第一百四十四条【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在生产、销售的食品中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或者销售明知掺有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食品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致人死亡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依照本法第一百四十一条的规定处罚。
律师说法
1.如果从非法渠道购买药物自用,发现是假劣药,该如何维权?
维权方式:
①消费者应立即停止使用该药品,并保留好购买凭证(如收据、转账记录等)和药品样品作为证据。
②可以向当地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举报非法销售行为,提供相关证据,要求查处,构成犯罪公安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③若因使用假劣药导致健康损害,应及时就医,并保留好医疗记录作为维权证据。
④消费者还可以通过民事诉讼途径要求销售者赔偿损失。
2.明知购药渠道为非法的情况下,购药自用需要承担法律责任吗?
如果消费者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从非法渠道购买了假劣药,只是自用,没有参与非法销售行为,一般不需要承担法律责任。
但如果消费者参与了非法销售行为(如转卖假劣药),则可能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包括行政处罚甚至刑事责任。当然根据法律禁止持有的管制类药品购买持有使用都会承担法律责任。
3.什么情况下,购买假药可以申请商家履行“假一赔十”的赔偿?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第一百四十四条第三款规定:生产假药、劣药或者明知是假药、劣药仍然销售、使用的,受害人或者其近亲属除请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请求支付价款十倍或者损失三倍的赔偿金;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一千元的,为一千元。”
商家在经营过程中存在生产假药、劣药或者明知是假药、劣药仍然销售、使用的,消费者需提供证据证明相关行为以及自己的损失情况,如购买凭证、药品检测报告、医疗记录等。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