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药材一直是对外交流贸易的重要商品。除了我国的“神州上药”输出国外,也有种类繁多的外来药材进入我国。古本草在外来药名前,常冠以海、胡、番、洋、西等字,比如今天要聊到的西红花,它不仅是最高贵的染料、最昂贵的香料,也是一种高级的调料,更是一种珍贵的中药材。它从古波斯国到我国西藏,再从西藏到内地,披着历史的袈裟,一步步地融入了我们的生活。
西红花的传播与应用溯源
西红花为鸢尾科植物番红花的干燥柱头,原产地在地中海沿岸。在海外,西红花自古以来就被广泛应用于绘画颜料、纺织品染料、香料、调味品等领域。据传,一公斤上等西红花大概需要从近20万朵花中人工剥离方可采得,足可见其珍贵,因而被盛誉为“植物中的黄金”。因其最初是由印度、尼泊尔经西藏传入我国内地,当时人们误以为此物为西藏特产,故又称“藏红花”。
据典籍《博物志》记载,西红花最初是由张骞出使西域时引入西汉王朝,最初被当成朝贡品,随后逐渐流入民间市场。在元朝时期,众多波斯商人来中国经商并定居,他们把西红花当作食物佐料加入日常饭食中,自此,中国人对这花中黄金才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在唐代以前,西红花的用途被记载用于礼佛、入药、香酒、调酒色及作为香薰料香衣等,到了宋代,西红花主要用作香料,元代则用于入药兼做肉食调料。而自明代起,西红花的药用价值得到进一步重视。
在古代本草典籍中,番红花之名始见于明代的《本草品汇精要》,以撒馥兰为正名、番红花为别名收载,并详细观察了其生长情况,描述了根、茎、叶、花、实的形态,与现今所用鸢尾科植物西红花完全一致。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将西红花列入草部湿草类,译名“泊夫蓝”“撒法郎”,但限于当时条件,未能对番红花作比较深入的观察,仅记载:“番红花,出西番回回地面及天方国,即彼地红蓝花也”。
及至现代,1977年出版的《中药大辞典》和1999年出版的《中华本草》均收录了藏红花。《中国药典》除1953、1977年版未收载外,1963年版以“番红花”名收载,而自1985年版起均以“西红花”名收载。
西红花的功效和在药品中的应用
西红花,其味甘性平,归心、肝经,具有凉血解毒、活血化瘀、解郁安神等功效,用于治疗经闭癥瘕、产后瘀阻、温毒发斑、惊悸发狂、忧郁痞闷等症。《本草品汇精要》中有记:主散郁调血,宽胸膈,开胃进饮食,久服滋下元,悦颜色,及治伤寒发狂。
目前,已经从西红花中分离得到了100多种化合物,主要有萜类、黄酮类、蒽醌类等,包括西红花苷、西红花酸、藏红花苦苷和藏红花醛等,此外还含有大量的胡萝卜素、玉米黄质、番茄红素和多糖等物质。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西红花具有治疗精神类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学习记忆障碍、心血管疾病、动脉粥样硬化、高脂血症、糖尿病、高血压、胃溃疡、脂肪肝以及抗癫痫、抗惊厥等多种药理活性。
西红花在国内属贵细品种,过去因资源紧张、稀缺,应用并不广泛。现上海、浙江、安徽等地已有栽培,其中上海市在崇明岛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符合《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要求的西红花种植基地。产品用于中药配方、膏方和作为成药原料。目前已上市的以西红花为主要配方的中成药有:用于缓解胸闷、心绞痛、冠心病的六味西红花口服液,治疗心血瘀阻型心绞痛的西红花总苷片,以及用于内外伤止血的八味西红花止血散等。
西红花在食品中的应用
西红花属于药食同源物质,在食品和保健品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根据GB 2760-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西红花提取物可以作为食用香料用于食品当中;同时, 根据GB/T 21725-2017《天然香辛料 分类》,西红花归类为淡香型天然香辛料。2019年11月2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公告将西红花纳入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目录管理,允许作为香辛料和调味品使用。
西红花在化妆品中的应用
西红花中含有多种活性成分,使其成为一种珍贵的天然的植物原料。近年来,关于西红花化妆品的开发逐步完善,涉及牙膏、香皂、护发、水乳、面霜、精华、面膜等多个品类。这些产品原料除西红花外,大多还添加了人参、金银花、三七、珍珠粉、芦荟、当归、白芷等中药,以实现美白嫩肤、补水保湿、舒缓消炎和去皱抗衰等多种功效。
结语
由于西红花为番红花的柱头,产量低,且采摘耗费大量的时间及人力,尽管目前关于西红花药理作用的研究较多,但实际产品和临床应用相对有限。因此,探索其它部位的潜在药用价值,通过技术创新提高西红花花瓣等副产品的利用率,增加高附加值功能性产品的比例,实现西红花资源的充分利用,促进西红花产业的深入研发以及创造新的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张雪,杨怡.西红花的本草考证与名实辨析[J].上海医药,2024,45(1):14-18.
2.滕一涤,周琳,杨柳燕,等.西红花功能性成分分析、提取及产品开发研究进展[J].应用技术学报,2023,23(4):396-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