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庸先生所著的武侠小说中,诸如九转还魂丹、白云熊胆丸、黑玉断续膏……这些曾经出现过的“灵丹妙药”,它们或能疗伤,或能提升武者修为,甚至有起死回生之奇效。虽然这些“灵丹妙药”的来源无从考证,但在现实世界的众多的中草药当中,我们仍可找到与它们有着相近功效的原型药物。例如,具有接骨生肌之妙的中药续断,其神奇之处足以与金刚门的独门秘药“黑玉断续膏”相媲美。接下来,让我们跟随安安的步伐,深入探究续断的奥秘。
续断的来源
续断也叫川续断、属折、和尚头、山萝卜等,为川续断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川续断的根。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四川以及湖北、湖南、江西等地,常见于潮湿的山坡、草地。近年来,随着市场需求量的增多,野生续断资源逐渐减少,为供应市场需求,已有部分地区开展续断野生资源的栽培驯化,并建立续断药材规范化种植研究及示范基地,如湖北鹤峰县、重庆武隆区、贵州龙里县及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等。
顾名思义,续断就是断了可以再续的意思。明代《本草纲目》云:“续断、属折、接骨,皆以功效名也”。《药品化义》中记载:“可接筋骨续断折,故名”。因其花序在未完全开放的时候,很像和尚的脑袋,故而也叫和尚头。又因其根茎膨大如萝卜,所以也叫山萝卜。
续断的药用价值
续断是我国传统的补阳药之一,最早收录于《神农本草经》,位列上品。《中国药典》2020年版记载,其味苦、辛,性微温,归肝、肾经,具有补肝肾、强筋骨、续折伤、止崩漏的功效,用于肝肾不足、腰膝酸软、风湿痹痛、跌扑损伤、筋伤骨折、崩漏、胎漏等症。
由此可见,续断所“续”之“断”,不仅指筋骨,还包括气血。明代医家倪朱谟指出“所断之血脉非此不续,所伤之筋骨非此不养,所滞之关节非此不利,所损之胎孕非此不安。” 清代医家黄宫绣称续断乃“疏通气血筋骨第一药也”。
续断的产地加工与炮制
续断传统的产地加工方法中,“发汗”处理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发汗过程中,随着药材内部温度、相对湿度的改变,药物化学成分会在酶作用下发生转化,影响其化学成分的种类及含量。《中国药典》规定续断的产地加工为“于秋季采挖,除去根头和须根,用微火烘至半干,堆置‘发汗’至内部变绿色时,再烘干”。现代科学研究对比分析了续断“发汗”前后水溶性浸出物、醇溶性浸出物、总皂苷及川续断皂苷Ⅵ含量变化,结果显示,续断“发汗”后水溶性浸出物、醇溶性浸出物和总皂苷不同程度的降低,但川续断皂苷Ⅵ含量有所升高,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续断在以麻袋覆盖堆置“发汗”的过程中酶解了相关物质所致。
续断的炮制品有两大类,分别是酒续断和盐续断。炮制之后的续断,在功效上会有所不同。生续断主要发挥补肝肾、通血脉、强筋骨的作用,多用于筋骨疼痛;酒续断可以增强通血脉、强筋骨的作用,多用于风湿痹痛、跌扑损伤、筋伤骨折;盐续断则可以引药下行,增强补肝肾的作用,多用于肝肾不足、腰膝酸软、胎动漏血等。
续断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
续断中主要含有三萜皂苷类、环烯醚萜类、木脂素类、挥发油类、生物碱类和多糖等成分。三萜皂苷类不仅是续断中含量最高的成分更是其主要活性成分,目前已报道发现的约有20余种,其中以川续断皂苷Ⅵ含量最高。《中国药典》中续断含量测定项下,也是以川续断皂苷Ⅵ作为指标成分进行定量控制。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续断具有预防复发性自然流产、骨保护、神经保护、肝脏保护、镇痛抗炎、抗衰老等多种作用。其中,骨保护作用是续断特点鲜明的作用,这也暗合古人为此种药材取名并广泛运用续断于伤科的思想。续断既可抑制破骨细胞增殖、分化,也可促进成骨细胞分化,从而促使基质钙化、骨痂生长,在防治骨质疏松、促进骨愈合方面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临床使用续断时,需要注意不要超大剂量和长期使用,过量服用续断可能引起胃部不适、恶心等不良反应。同时,也有一些不适宜病症,比如古人曾有“初痢勿用,怒气郁者禁用”的说法。阴虚火旺以及热痹患者,也不适宜使用续断。
结语
续断作为一种传统的中草药,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和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为了充分发挥其疗效并确保用药安全,我们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续断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以及临床应用等方面,为其在中医药领域的广泛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 冯汪银,周涛,肖承鸿,等. 续断的本草整理及现代研究概况[J].中药材,2018,41(9):2236-2240.
2. 刘丽,杨征,傅若秋,等.续断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炮制对其质量的影响研究进展[J].中国药业,2023,32(13):126-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