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是万物生长、阳气升发的季节,人体的肝脏功能在此时也格外活跃,与春季的蓬勃生机相呼应。如何抓住春季养肝关键期?哪些护肝药品才适合你?今天,安安邀请了大参林慢病服务中心执业药师陈烽带大家认识春季养肝的关键要点。
陈烽
大参林慢病服务中心执业药师
中医理论认为,五行中春季属木,而人体的肝脏也属木,春季是肝脏的当令之时。正如《黄帝内经》所说:“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养生之道也。”人体五脏与自然界四季阴阳相通,主疏泄的肝脏于草木生发之际的春季相应,春季人体阳气升发,肝气也逐渐增旺。
1.肝火旺盛:随着春季气温逐渐升高,人体阳气随之升发,若体内阴阳失调,容易导致肝火旺盛。其表现为头晕目眩、面红目赤、口苦咽干以及急躁易怒等症状。
2.肝气郁结:春季气候多变,情绪容易受到影响。长期承受精神压力、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可能导致肝气郁结。其症状包括胸胁胀痛、乳房胀痛、月经不调等。
1.抗氧化剂类药物。例如还原型谷胱甘肽,它是一种重要的内源性抗氧化剂,能够直接清除自由基,保护肝细胞免受氧化应激损伤。临床研究表明,还原型谷胱甘肽对药物性肝损伤、酒精性肝病及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等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需注意的是,部分患者如果对药物成分过敏,则应避免使用。
2.肝细胞膜修复剂类药物。多烯磷脂酰胆碱就属于此类,它通过与肝细胞膜特异性结合,修复受损的肝细胞膜结构,促进肝细胞再生和功能恢复。该药物尤其适用于酒精性肝病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可显著改善肝功能指标(如ALT、AST)。但需注意,该药物需长期服用,且对病毒性肝炎的疗效有限。
3.利胆类药物。熊去氧胆酸可促进胆汁分泌,调节胆汁成分发挥利胆和溶石作用。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胆固醇型胆结石及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若妊娠期使用需权衡风险,且对胆结石患者需严格筛选(仅适用于胆固醇结石)。《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临床诊治和管理指南(2024版)》推荐熊去氧胆酸作为ICP的一线治疗药物,能够显著改善瘙痒症状和肝功能指标。
4.中药类药物。
在治疗慢性肝病领域,中医药以其抗炎和保肝特性而著称。中草药能够缓解肝脏损伤、修复肝细胞、降低转氨酶水平以及预防肝纤维化。
(1)甘草酸类
甘草酸制剂作为抗炎保肝的一线药物,包括甘草酸单铵和复方甘草酸苷等。复方甘草酸苷通过抑制磷脂酶A2发挥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然而可能引起水钠潴留和低血钾,因此不适宜严重高血压患者使用。根据《药物性肝损伤诊治指南(2023年)》,该药物推荐用于轻度至中度药物性肝损伤的辅助治疗。
(2)五味子类
五味子具备补气益肾、敛阴泻毒的功效,能够改善病毒性肝炎患者的症状,并降低转氨酶水平。联苯双酯和双环醇是有效的降谷丙转氨酶药物,适用于轻度肝损害患者。五味子成分被广泛应用于多种中成药,例如护肝片、复方益肝灵等。
(3)水飞蓟类
水飞蓟素是从水飞蓟种子中提取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保肝、抗炎、免疫调节、降血脂和抗氧化的功效。益肝灵、水飞蓟素胶囊等药物的主要成分即为水飞蓟素,它们被广泛用于治疗多种肝脏疾病。
(4)垂盆草类
垂盆草能利湿退黄、清热解毒,有“保肝剂”之称。它具有保肝、抗肿瘤、抗纤维化、抗氧化、抑制脂质积累和免疫抑制等多重作用,主要用于治疗病毒性肝炎、脂肪性肝病、药物性肝损伤等。
1.遵医嘱用药。护肝药品的使用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严格按照医嘱的剂量和疗程服用,不得擅自增减药量或停药。随意用药可能会影响治疗效果,甚至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
2注意药物相互作用。许多药物在体内可能会发生相互作用,影响药效或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在使用护肝药品时,应告知医生正在使用的其他药物,以便医生评估药物相互作用的可能性。
3关注不良反应。不同的护肝药品可能会引起不同的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皮疹等。在用药期间,若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告知医生,以便调整治疗方案。
生活上的护肝小技巧
1.饮食调理。春季宜多吃一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以及粗粮等。
2.情绪调节。中医认为,肝主疏泄,调畅情志。不良情绪会影响肝脏的疏泄功能,可以通过听音乐、散步、旅游等方式缓解压力,调节情绪。
3适量运动。春季适宜进行运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这些活动有助于促进气血运行,增强肝脏的功能。
4.充足睡眠。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有利于肝脏的自我修复和排毒。
在使用护肝药品时,务必遵循医嘱,注意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并密切关注身体反应。此外,除了药物治疗外,生活中的饮食调理、情绪调节、适量运动和充足睡眠也是维护肝脏健康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
参考文献:
1.佚名.黄帝内经 [M]. 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
2.广东中医药 微信公众号 2025年02月18日 肝好不好看这4点,养肝3宝要知道
3.王宇明,李梦东.临床肝脏病学 [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4.马世武,刘成海,刘晓琰,等.中国药物性肝损伤诊治指南(2023年版)[J].胃肠病学,2023,28(07):397-431.
5.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分会产科学组,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临床诊治和管理指南 (2024)[J]. 中华妇产科杂志,2024,59(2):97-107.
6.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居民运动指南 [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7.冯琴. 聊聊抗炎保肝的中成药 [J]. 肝博士, 2023, (02): 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