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朋友圈总有人晒出敷面膜的自拍,“不敷面膜就睡不踏实”已经成为不少“护肤狂魔”的真实写照。作为大家使用频率最高的化妆品,面膜早已成为美妆界的“顶流”存在,商家宣传的“熬夜补救”“深度补水”“美白抗衰”等功效更是牢牢抓住了不少爱美人士的心。然而,大家是否想过,这种看似精致的护肤习惯真的健康吗?今天,安安就来揭开面膜的“真面目”,用科学避开护肤雷区。
面膜家族大盘点
市面上的面膜形态各异,大致可分为面贴膜、膏状面膜、粉状面膜和撕拉式面膜四大类。其中,面贴膜因使用便捷最受欢迎,但也成为使用不当的“重灾区”。膏状面膜通过涂抹方式覆盖皮肤,如泥膜、啫喱膜;粉状面膜需与水混合后使用,常见于清洁类面膜;撕拉式面膜:强力清洁,但可能损伤角质层,敏感肌慎用。
此外,近年市场上涌现出一批宣称“医用级”“械字号面膜”的产品,暗示其更安全有效。然而,国家药监局早在2020年就明文指出:不存在“械字号面膜”的概念。所谓“医用面膜”实质是“医用敷料”,属于医疗器械范畴。这类产品用于激光术后、创面愈合等特定医疗场景,不可作为日常护肤产品长期使用。
面膜是如何发挥功效的?
很多朋友在敷面膜以后,感觉到肌肤确实有改善。这一点并非错觉,研究证明合理地使用面膜确实对皮肤有帮助。从科学角度,面膜起效依赖以下机制:
1.封包促渗
膜布覆盖形成密闭环境,在封闭环境下,皮肤表面温度升高,毛孔扩张,角质层含水量增加,此时面膜中的有效成分能更顺利地渗透到皮肤中。
2.水合滋润
水合作用是面膜最基础的功效。面膜中的水分浸润角质层,使皮肤细胞吸收充足水分,短期内改善皮肤干燥,视觉上改善皮肤外观。
3.清洁吸附
清洁类面膜,如泥膜、撕拉式面膜,主要通过吸附作用发挥功效。它们含有高岭土、活性炭等吸附成分,能深入毛孔,将污垢、多余油脂和老化角质“打包带走”,有助于保持毛囊畅通和皮脂的正常排出。
4.特殊成分
除了基础的保湿、清洁,一些面膜还添加了特殊功效的活性成分,如美白的烟酰胺、抗老的视黄醇、舒缓的积雪草提取物等,这些成分赋予面膜不同的功能。
过度使用面膜的危害
尽管面膜有诸多好处,但过度使用却可能带来诸多问题。包括:
1.过度水合
健康皮肤的角质层含水量维持在10%~30%之间,这是肌肤屏障稳固、能有效抵御外界刺激的黄金区间。当频繁或长时间敷面膜导致角质层含水量超过35%时,就发生了过度水合。此时,角质细胞就像被“泡发”了,原本紧密有序的脂质结构变得松散、排列紊乱,导致皮肤屏障的通透性增加,锁水能力和防御力双双下降。
2.诱发接触性皮炎
面膜中的防腐剂、香精、酒精及某些功效成分(如果酸、维生素C等)在密闭环境下接触时间长,渗透率大幅提升。再加上过度使用,容易引发接触性皮炎。患者可能会出现皮肤红斑、水疱、丘疹、刺痛和瘙痒等症状,给肌肤带来严重伤害。
3.催生敏感肌
反复的水合损伤和随之而来的炎症反应,容易导致皮肤的神经末梢变得更加敏感,血管反应性增强,免疫系统也处于“高度戒备”状态。最终,原本健康的皮肤可能一步步转变为“高反应性”的敏感肌,一旦外界稍有刺激就出现泛红、刺痛等问题。
此外,频繁使用面膜,可能破坏皮肤自身的调节能力。一旦停用后,面部就会干燥不适,产生对面膜的依赖性,陷入恶性循环。
面膜的正确打开方式
1.控制使用频率
皮肤吸收能力是有限的,普通贴片式面膜每周使用2~3次即可满足肌肤的补水需求。而清洁类、酸类面膜刺激性相对较强,更要严格遵循说明书,通常不超过每周1~2次,防止过度清洁和刺激皮肤。
2.控制使用时长
敷面膜应尽量控制在25分钟以内,这样能够更好地提升使用效果和减少不良反应。不同功效的面膜使用时间也略有差异,保湿类面膜使用5~15分钟就能快速提高皮肤水分,并维持8小时左右;其他功效类面膜,建议使用时间25分钟比较合适。同时,实验表明,无论何种成分的面膜,如果使用超过40分钟,皮肤干燥和红斑情况将会明显增加。
3.使用前后清洁脸部
使用面膜前,先用温水清洁脸部,去除表面的污垢和油脂,有助于面膜更好地贴合皮肤、发挥作用;敷完面膜后,也需用清水将残留的精华液洗净,再进行后续的护肤步骤,避免精华液在脸上长时间停留,对皮肤造成刺激。
4.根据皮肤类型和使用需求选择面膜
干性皮肤可选择保湿滋润型面膜,补充肌肤所需水分和油脂;油性皮肤适合控油清爽型面膜,调节油脂分泌;敏感肌肤则要挑选成分简单、温和无刺激的面膜,避免引发过敏反应。在不同季节,也可根据肌肤需求变化调整面膜的使用种类。
面膜虽好,但敷面膜也需讲究正确的方式和方法。记住“少敷、短时、清洁、选对”的八字箴言,让每一次敷面膜都成为肌肤愉悦享受的SPA时刻,而非负担。
参考资料
1.《天天敷面膜,不是护肤是「毁脸」,4个事项要注意》,丁香医生微信公众号
2.《面膜天天敷?小心“水合过度”反伤肤》,科普中国官网
3.《军训期间怕晒黑每天敷面膜可行么?》,安安网
4.《面膜天天敷?敷了不洗脸?华西专家说,怪不得不少人脸都敷烂了!》,四川华西医院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