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高烧达39℃,哭闹着喊头疼,孩子妈妈听说“缓释药效果持久”,便直接购买了布洛芬缓释胶囊。然而,服药1个多小时了,孩子的体温也没降下来。这其实是老百姓用药时常见的误区之一,把“缓释制剂”当成了急性症状的“快速解决方案”。
今天,安安特邀大参林慢病服务中心执业药师陈烽与大家深入探讨:为啥急性高烧、疼痛不能随便使用缓释片/胶囊?该选什么药?缓释制剂究竟应什么时候使用?
缓释剂型的作用机制
先给大家讲个关键知识点:缓释片、缓释胶囊的核心设计理念在于“缓释”,而非“速效”。这类药的药片或胶囊通过特殊的骨架或薄膜包裹技术包裹药物,就像给药物装了“慢释放阀门”,使有效成分缓慢释放进入血液,从而延长药效持续时间,例如布洛芬缓释胶囊可维持12小时药效,但代价是“起效慢”—通常需要2小时药物浓度才能达到退烧止痛的水平。
急性症状偏偏需要“速效”。当体温骤升至38.5℃以上时,尤其对婴幼儿而言,必须在1~2小时内快速降温以防高热惊厥;急性疼痛如牙痛、术后疼痛也需要尽快缓解,否则会影响休息和康复进程。此时使用缓释制剂,就像“用涓涓细流扑救烈火”,不仅控不住症状,更可能延误治疗时机。
缓释剂型药物的服用注意事项
有人觉得缓释起效慢,就想“掰开吃加速吸收”,此前就有新闻报道:某高血压患者把硝苯地平缓释片掰开服用,结果导致药物瞬间全部释放,引发血压骤降,最终昏迷送医。
重点提示:除药品说明书明确标注“可掰开”的剂型(如有刻痕设计的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其他所有缓释制剂都必须整片/整粒吞服。一旦破坏结构,药物成分将“倾泻式释放”,可能导致胃出血、肝损伤,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既然缓释制剂不适合急性症状,那该选什么药?
答案是“速释剂型”。这类制剂能让药物快速进入血液并迅速起效,以下为常见场景的选择:
1.成人/儿童高烧、轻中度疼痛(头痛、牙痛)。首选布洛芬普通片/颗粒或对乙酰氨基酚片/滴剂。布洛芬普通片:30 分钟左右起效,4~6小时吃一次,一天不超过4次,退烧止痛效果明显,适合大多数人。对乙酰氨基酚滴剂:更适合婴幼儿和吞咽困难的老人,味道温和,剂量按体重计算(儿童每次10~15mg/kg),成人每日剂量不超过4g,避免与含同类成分的复方感冒药(如复方氨酚烷胺片)联用以防肝损伤。
2.伴有关节肿痛的发热(如流感、风湿热)。可选双氯芬酸钠肠溶片。这类药抗炎效果更强,能同时缓解关节痛和发烧,需餐后服用以减轻胃黏膜刺激的症状,有胃溃疡的人慎用。
3.特殊紧急情况(成人急性心梗)。仅限阿司匹林肠溶片,需嚼碎后服用,能快速抗血小板聚集。严禁用于儿童退热(可能诱发瑞氏综合征)及常规解热。
缓释剂型药物的适用情况
可能有人会问:缓释制剂是否毫无用处?当然不是!这类药其实是“慢性病的好帮手”,只要用对场景,效果非常好。简而言之,需要“长期稳定控制症状”的疾病才适用缓释制剂:
1.慢性疼痛管理
类风湿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等长期疼痛患者,每天需要多次止痛,吃普通片容易漏服,还可能导致血药浓度忽高忽低。选用布洛芬缓释胶囊(每日2次)可维持血药浓度稳定持续止痛,既方便又能避免药效波动。
2.慢性病长期治疗
高血压:硝苯地平控释片、缬沙坦氢氯噻嗪缓释片,能缓慢释放药物,让血压 24 小时保持稳定,避免晨起血压骤升或夜间血压过低。
糖尿病:格列吡嗪控释片每日1次即可稳定餐后血糖,减少低血糖风险。
心绞痛: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通过持续释放药物扩张血管,有效预防心绞痛频繁发作。
用药提示:使用缓释制剂时,最好固定时间服用(如早 8 点、晚 8 点)可维持更稳定的药物浓度,药效也更持久。
五大用药安全原则
1.高烧(≥38.5℃)、急性疼痛时,速释剂型(普通片/滴剂)优先于缓释制剂(缓释片/胶囊)。
2.缓释片/胶囊必须整粒吞服,除非说明书明确标注“可掰开”;
3.禁止联用同类药物(如布洛芬缓释胶囊+普通片),严防肝肾功能损伤;
4.特殊人群注意:孕妇晚期禁用布洛芬,消化道溃疡患者避免使用双氯芬酸钠、布洛芬等非甾体抗炎药;
5.立即就医指征:发烧超过3天未退、疼痛持续5天以上,或服药后出现皮疹、呼吸困难、呕血——别自己加药,及时让医生判断。
结语
用药关键在于“对症选剂型”,希望今天的内容能帮大家分清“缓释”和“速释”的区别,下次应对急症时必能精准用药!
参考文献:
1.陈源源.硝苯地平不同制剂临床应用的中国专家共识[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22,24(11):1143-1148.
2.王臣兰,翟桂兰.缓释、控释制剂的临床应用误区及正确使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2,21(20):108.
3.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高血压联盟(中国),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高血压病学分会,等.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J].中华高血压杂志(中英文),2024,32(07):603-700.DOI:10.16439/j.issn.1673-7245.2024.07.002.
4.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临床药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等. 2 型糖尿病基层合理用药指南 [J].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21, 20 (06): 615-630.
5.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临床药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等。稳定性冠心病基层合理用药指南 [J].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21, 20 (04): 423-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