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辟谣

别再传了,“塑料大米”是谣言

来源:深圳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标签: 字号: 访问量:

“塑料大米”传谣已久

2011

国内外社交媒体出现类似“中国产塑料大米”的谣言。随后,不少网民和专家指出这种所谓的“塑料大米”并不是食物。

2015

网上出现“塑料大米”的另一个版本“棉花大米”,该谣言称有人用烂棉花做大米。随后媒体辟谣指出,那些“棉花”其实是某种塑料或化纤,不是真棉花,因为棉花熔化后会像泥巴一样毫无柔韧性,无法拉丝切粒。

2016

“塑料大米”谣言死灰复燃,传言称尼日利亚海关查获10250公斤装的“塑料大米”,引发全球关注。同年1230日,尼日利亚官方公布了沸沸扬扬的“塑料大米”事件的调查结果。结果显示,这些大米并非塑料所制,只是因为霉变不能食用。

2017

“塑料大米”的谣言再度出现,过往的一些谣言文章、图片和视频在网上不断传播。对此,不少网民、媒体纷纷指出,谣言其实很容易识破,因为这种“塑料大米”成本高于正常大米,商家没有必要用塑料去制造“大米”。

塑料粒比大米更贵 谣言不靠谱

真相:所谓“塑料大米”,只是用塑料造粒机生产出来的塑料颗粒,是塑料行业的常见工艺和制品,不是什么假大米。

图为塑料颗粒

拿塑料颗粒“假冒”大米会很容易被识别出来,根本骗不了人。比如,同样泡在水里,塑料颗粒会浮起来,而大米会沉下去,且两者的口感也完全不一样。

塑料颗粒生产成本比大米高,用塑料生产假大米完全无利可图。这类再生塑料颗粒的均价为每千克10元左右,而普通大米每千克不超过5元,所以不会有人傻到去用塑料制成大米来卖。

图为正常大米

除了“塑料神话”外,食品药品领域还有各式各样的谣言,比如“激素神话”、“抗癌神话”、“化学恐惧症”等等。那么,普通人该如何避开认知雷区呢?

1.对任何热门转发的信息要保持怀疑态度,不盲目从众,把“质疑”作为一种条件反射,尤其是当某些内容触动了你内心警铃的时候。

2.看穿“障眼法”,不要只关注信息主动告诉你的内容,而是要发觉信息省略传达的内容。

3.直觉判断抵不上科学验证,别着急马上分享或者下结论,尝试先找找相关信息,或许在你看到谣言之前,已经有靠谱的辟谣出现过了。

很多人都对食品安全问题很敏感,所以更容易被类似的食品谣言牵着鼻子走。在面对类似“塑料大米”的谣言时,不要跟风传谣,而要多一些理性判断,这样就不会轻易地上当受骗了。

收藏 | 点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