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咖啡致癌”事件在网上闹得沸沸扬扬,有关文章称,“咖啡含有致癌物——丙烯酰胺”。咖啡中怎么会有致癌物呢?丙烯酰胺真的会致癌吗?难道喝咖啡坏处多于好处?怎么才能健康地喝咖啡呢?本期《热点关注》带你走进咖啡的世界,一起深入地了解它。
>>>事件回放机:某公司出售的咖啡含有致癌物?
最近,一篇题为《*巴克最大丑闻曝光,我们喝进嘴的咖啡,竟然是这种东西……》的自媒体文章在网上疯传,文章中用夸张的语句写道,“你喝的咖啡里有强致癌物,非常可怕!”“这家咖啡公司隐藏了8年的黑幕,终于被揭露了!它要完蛋啦!”
其实,这篇文章故意夸大了美国洛杉矶高等法院的一份裁决内容。那份裁决指出,某咖啡公司有义务提醒消费者旗下的咖啡可能会致癌。理由是,该公司在市面出售的烘焙咖啡中被发现了一种致癌化学物——丙烯酰胺。
随后,不少主流媒体迅速对“咖啡致癌”事件做出了反应,也有不少网友纷纷表示不相信,并称“容我喝两杯咖啡压压惊。”
>>>>关于咖啡中的致癌物——丙烯酰胺,你了解多少?
其实,咖啡豆本身并不含有丙烯酰胺,另外,丙烯酰胺也不是被一些咖啡企业非法添加进去,而是在咖啡烘焙制作过程中自然产生的。由于咖啡豆中含有淀粉,为了提高咖啡的风味,通常会采用高温烘焙研磨的方式进行研制,之后就会产生一定量的丙烯酰胺。
丙烯酰胺是一种白色晶体化学物质,追溯其历史,它于2002年4月由瑞典国家食品管理局和斯德哥尔摩大学的研究人员率先发现。丙烯酰胺是一种具有潜在的神经毒性、遗传毒性和致癌性的化学物质。
据美国FDA检测过大量咖啡样品中丙烯酰胺的含量,多数在100-400mg/kg之间,低的低至几十mg,高的有超过600mg。不过咖啡饮料中还需要加入大量的水,所以其中所含的丙烯酰胺占比就更低了。在美国FDA的监测中,喝一杯200ml的咖啡,摄入的丙烯酰胺最多也就只有2-3mg。
目前,丙烯酰胺在动物实验中显示了致癌性,但在人体中是否致癌、摄入剂量的增加是否会加大致癌风险,尚无科学数据。
一般来说,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经过高温(>120℃)烹饪之后,都很容易产生丙烯酰胺。所以除了咖啡,其他很多食物在加工过程中,也会产生丙烯酰胺。比如烘焙食品、油炸食品、膨化食品等,包括面包、饼干、油条、薯片、坚果、糕点、烤蔬果干等。这其中一些食品中丙烯酰胺的含量甚至比咖啡还要高。
>>>>喝咖啡到底是好处多还是坏处多?
咖啡被很多人视为提神利器,但也有人认为,喝咖啡不利于身体健康。目前大家普遍对咖啡持两种态度,下面安安从好处和危害两个方面来跟小伙伴们聊一聊:
1.喝咖啡有哪些好处?
由于咖啡中含有能够改善血糖值、调整血压的绿原酸,使血管内皮得到改善,从而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和呼吸器官疾病的患病风险;另外绿原酸是一种抗氧化物,可以帮助清除使皮肤老化的自由基,从而延缓皮肤衰老。
2.咖啡有哪些危害?
咖啡中还含有咖啡因,过量饮用咖啡会使人的神经长期处于兴奋状态,从而对心血管造成负担。同时,也并非人人都适合喝咖啡。咖啡会增加孕妇的流产风险;高血压、胃酸过多或胃溃疡患者不宜饮用咖啡。
>>>>如何健康地喝咖啡?
1.选择手磨咖啡
咖啡的冲泡方式,会影响咖啡中丙烯酰胺的含量。手磨咖啡经过烹煮过滤后,丙烯酰胺含量比速溶咖啡少60-80倍。
2.少用咖啡伴侣
由于咖啡伴侣含氢化植物油,其中含有的反式脂肪酸,对人体健康不利,所以尽量少用咖啡伴侣来调配咖啡。
3.建议早餐或午饭后喝咖啡
最好选择在早餐或午饭后喝咖啡,这样可以减少对肠胃的刺激。
4.喝咖啡要适量
每天每人摄入的咖啡因的安全上限是400mg,建议最好不要超过250mg,即2-3杯咖啡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