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关注

当心!感冒药吃多会致命?!

来源:安安网 标签: 字号: 访问量:

摘要

近日,一则“27岁研究生入院到去世仅7天……”的文章传遍了微信朋友圈,事件的主人公因爆发性多脏器功能衰竭离开人世,医生称可能是由于混吃感冒药所致。感冒药为什么会吃死人呢?一旦感冒应该如何用药呢?合理用药又有哪些需要热别注意的?本期《热点关注》带大家一起了解一下。


>>>事件回放机:27岁研究生疑因混吃过量感冒药不治身亡

南京27岁的研究生小张(化名)最初的症状只是“感冒、发热”,因退烧心急,他自行到药店买了多种感冒药,并因为自己体重大,就加大剂量服用,最后因多脏器衰竭离开人世。据事件主人公的主治医生介绍,小张这样的情况也许是“对乙酰氨基酚过量”导致中毒性肌溶解和肝肾衰竭。


>>>感冒药为什么会吃死人?

看过本次事件相关报道的小伙伴,应该对对乙酰氨基酚有点印象。对乙酰氨基酚也称为扑热息痛,是目前临床常用的解热镇痛药。因其能够有效缓解疼痛和退热,对肠胃道刺激性小,被广泛用于治疗感冒,是治疗感冒药中最常见的成分,约80%的抗感冒药都含有对乙酰氨基酚。

近年来,涉及对乙酰氨基酚不良反应的报道越来越多,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如果超量服用含有对乙酰氨基酚的感冒药,存在肝损害,甚至衰竭的风险。

成人一次服用对乙酰氨基酚10-15g后就会引起肝毒性;服用20-25g或更好的剂量可能致死。未经特殊治疗的中毒患者中,10%可能发展为严重的肝损害;大约10%-20%最终死于肝衰竭。

所以如果把各种感冒药混在一起乱吃,甚至因体重加倍服用,再加上本身就有脂肪肝,肝功能弱于常人,最终有可能导致急性爆发性肝损伤,甚至死亡。所以,即便是看似最普通的感冒药,也可能有意想不到的危险。


>>>感冒到底该如何用药

1)感冒共分这四种,你是哪种?

应对感冒,首先要学会区分不同类型的感冒,因为它们在用药上也是不同的。如风寒型感冒,可选用的药物有伤风感冒冲剂、感冒清热冲剂等;风热型感冒可选用抗病毒口服液、感冒退热冲剂、板蓝根冲剂等。除此之外,还可以按照具体症状来选择相应的药物。下面安安用一张图来简单阐述一下不同类型的感冒。

2)认识抗感冒药——对症混搭

由于感冒症状复杂并且多种多样,目前尚无一种药物能解决多种问题,因此常见的抗感冒药通常由以下若干种药理作用不同的药物成分组方搭配。

3)如何正确服用对乙酰氨基酚?

人群

每次服用量

每日服用次数

两次用药间隔时间

疗程

成人

500mg

4

6小时

3

小儿

10-15mg/kg

4

4-6小时

5

 

需要注意的是,患者在服用药物时,可以通过对照药物说明书查看其中的对乙酰氨基酚的含量,几种药物同时服用时,对乙酰氨基酚的总量应当小于500mg。另外,有肝硬化、脂肪肝、肝炎、胆管结石和胆囊结石以及营养不良的患者,应当慎用对乙酰氨基酚类药物。


​>>>除了感冒,日常生病应如何合理用药?

1)同类药有效成分相同叠加,使用很要命

首先,很多同类药物里的有效成分是相同的,如果同时重复使用,就会造成剂量叠加,导致不良反应甚至危及生命!后果真的很严重哦。

例如最常见的西药感冒药,治疗感冒的药物种类繁多,在自行选择的时候,患者应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吃一种就可以了,但很多人选择中西药结合,认为这样会好得快一些,而实际上未达到治疗效果。一些中成药会添加西药成分,如果同时吃中药和西药,就等于同时摄入双倍的药量了,不仅无法减小,还可能会放大副作用,甚至引起毒性反应。

如果患者同时患多种病,特别是老年人,一人多病,看多科医生,开多种药,可能会一次服十几种药。一定要请医生帮助选择必须用的是哪几种,停用不必要吃的药物。

2)服药量有讲究,不要随意变

很多高血压患者不按医生处方规律用药,根据自己病情突然加量或换服其他降压药物,这样做会很容易导致血压波动变大。忽高忽低的血压,反而会增加卒中、心肌梗死、肾损害等风险,使病情加重。

另一种情形是有的患者在使用某种抗菌药,一两天后症状没有明显好转,就随意加量或换用其他抗菌药物。要知道如果抗菌药物达不到有效的血药浓度及药物疗程,不但不能彻底抑制或杀灭细菌,反而会使细菌产生耐药性,增加治疗难度。

最后安安温馨提醒,对于普通的老百姓而言,如果生病了要去正规的医院看医生,不要嫌麻烦就自己乱吃药,看病时要注意多和医生交流沟通,搞清楚用药的剂量、时间和方法,一定要告诉医生自己已经服用和正在服用的药物,以免药物混杂使用,产生毒副作用。

收藏 | 点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